中国室内设计企业——访谈概述

受访人:Roger Billington,深圳B+SW设计中心设计及发展总监

主题:坐落于有设计之都之称的深圳,B+SW是怎样适应并且引导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呢?您对于国内外的国际设计环境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公司一直采取研究式的方法做项目,使在这里工作的设计师培养出一种“着眼于未来”的能力。我们以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作为设计的基础;我们需要拿出可靠的设计让客户确信我们“物有所值”,如果这个基础是有限的,则我们的能力也会受限,你的能力越强,就可以收取越高的费用。和其他一切行业一样,改良提高是需要投资的,而我们的投资就是知识和技术。在我的设计团队里,人人都是研究员,每人都有一个他们自己选择的专题,但是每个专题都必须具有商业价值。我们还每周举办一次设计史研讨会,研习的主题有助扩展设计师对于设计、文化、社会等许多不同方面的理解与认识。大家可以在我们的网站(www.bswdesign.com.cn)上看到一些例子(不过这两个板块的更新目前稍有滞后)。

访谈概述:

1. Roger你好,深圳被选为设计之都已经有7年了,作为深圳一家国家化公司的代表,请问B+SW在哪些方面收到了深圳工业的鼓舞和支持?

得到谁的支持?

除了A963之外,我并没有在深圳看到对于设计作为一个产业的任何支持。我想大多数企业仍将设计视为一项开支,而不是投资,这就是根本问题。当企业明白到将思维设计的方法应用到业务中去时,设计可以从产品、室内空间、品牌、印刷品、网页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促进业务全面发展,只有在这个时候,情况才会发生改变,而设计也才会像在其他国家一样繁荣。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为设计和设计师提供支持,帮助企业认识到设计的价值,那会是个很好的起点,至于如何来做,我有些不错的想法,下面会谈到。

2. 中国现在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政府刚刚发布了10十大产业领域的升级,提出“2025中国制造的概念”。在您看来,设计行业可以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呢?请举例说明。

我目前正在推动以设计导向的产品开发(DLPD),作为对政府这些举措的支持。这十个投资方向现在都缺少一个有经验的商业化部门,这可以借由DLPD引进。DLPD是一个能够应用于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流程,透过一系列评估阶段来确保产品具备投放市场的条件。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如果产品只有好的构思或创新的技术,却不能满足消费者更精细的需求,那么在国际领先产品和服务面前就不具备竞争力。纵观国际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其设计方向也都专注于“软”发展元素和对消费者所想所需的社会共识。“将就凑合”的日子已经过去,制造商现在必须去理解国际消费者和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期望,他们喜爱环保安全、对用户考虑细致周到的产品,当然还要设计优良。

3. 是什么原因让您把注意力放在设计投资的政策上呢?是因为B+SW是一家国际化的设计公司吗?

设计投资?哪儿?

4. 说到别的国家的设计领域的投资,比如三星,它的成功是源于它的设计,但是政府对它的支持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您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是什么呢?

我并不认为政府支持对于外国设计导向型公司的成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大多数以设计导向自称的公司只是自信、创新、技术先进并且明白消费者的期望。经过历代演变,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但目前许多较老的想法却仍旧植根于二战后的思维方式,讲求实用,而不是追求精良。这是可以理解的,对经济性的需求曾经是必需的,但是对于现在较年经的几代人而言,对顶尖的性能表现、以用户为中心和价值增加的期望才是准则。价格是问题,技术是另一个问题,但是设计才是当今不同产品之间最主要的差异所在,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制造商不会生存太久。一个公司的品牌发展依赖于消费者对该公司所采取的设计态度的认同,所以设计的重要性不能继续屈就于“使东西看起来漂亮”。DLPD借助各种设计思维技巧形成一个企业组织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整体方法。

 5. 我们的设计师总是会与意大利的设计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意大利作为国际设计领域的带头人,您认为他们是怎样保持的呢?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我会说要向意大利设计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中国的商业要学会欣赏设计和设计师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与贡献,尤其是在巨变的时代,如眼下的中国。设计不仅仅是东西看起来如何,它还是关于如何建立整个制造方案、实施这个方案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然后到如何销售它、销售给什么人以及为什么。在二战结束面对巨变之时,意大利形成了这种设计师对卓越的感知,因为他们知行合一,战后经济一直以此信念为基础,所以他们已经将其变为了现实(感知变成了现实)。我并不认为意大利设计有那么好,但是他们做了,所以奏效了。这种信心才是中国商业能够向意大利模式学习的地方。

6. 意大利的战后经济发展是基于设计教育的基础上的,但是他们国内并没有设计学院,而且作为设计师,首先要接受建筑学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对设计师有什么影响呢?您的意见是什么?

这种理念更多的是基于使学生得以培养出对设计、艺术和建筑学的个人兴趣和方向,随着课程的进展,焦点越来越突出,但仍容许采用一种整体观看待设计决策。我在英格兰学习时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到了我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设计学院担任负责人时也是采取这种模式。我完全赞同必须让创意人有机会在一个创造性的环境里去“找到”自己的路,只要他们接受严苛的职业精神是其一部分,天才的创意即由此而来。设计高于其他一切以业务为导向的职业,它并不是一门自我表达的艺术,设计紧紧跟随业务的需要,又常常预测它们的未来。如果希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理念在中国形成,这就是中国所需要的。你不能只是告诉人们要当创新者,你必须创建合适的结构体系,提供支持去鼓励它。

 7. 全球范围内有没有任何设计推广的案例让您印象深刻?请与我们分享一下。

我很欣赏我们自己的设计发展计划,富有创新性,对学员们要求很高,不过在业务上时常比客户的期望值要超前一些。我坚持要持续研习,我相信我的设计管理理念与世界上任何其他设计管理理念相比都是先进的,问题常常出在如何让客户接受它,所以我们会稍作妥协。世界上也有许多著名的设计院校,例如伦敦AA建筑学院、皇家艺术学院、艺术中心等等,还有许多非常成功的设计导向型企业,所以,如果能在中国开展这样一个计划,帮助教育及商业领域吸取这种理念,并与这些历史悠久的优秀设计中心建立联系,会是件好事。

8.  很多西方国际都有很长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且这成为了西方设计师的真正力量来源。但是在中国,很多中国部分只是在模仿别人的设计。对于国内外的设计师们,他们的思考方式有何不同呢?

我真诚地相信中国已经有设计天才,设计师们只是缺乏重点、自信和机会去成为世界上一支强大的设计力量。毕竟,设计在中国只有30年的历史,从邓小平的经济政策才开始,在那之前实用和工业就是一切。我来中国提供专业协助已经15年,目睹了这里的设计师在显性能力方面的巨大变化,我认为检视一下设计教育的目标和向商业领袖提供一些辅导会加强这种能力成长,同时最重要的,是鼓励年轻中国设计师培育出一种能够反映中国而不是照抄西方模式的设计文化。

9.  当中国向别的国家学习的时,要怎样处理每个国家不同的个性和差异性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正是个性,以及一种坚持开发发散性思维而不是线性或者传统思维的教育,我相信要迈向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中所描绘的未来,这是唯一的途径。将商业研究、工程学和设计结合,并开发出为新生代设计师而设的混合式“商业设计”课程,我相信这种需求是存在的。正如我在上面所说,全球商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正在做出的决策,甚至还不为大部分中国设计师和企业所知,为什么会这样呢?(缺乏研究和开发。) 那些对此有所了解或者明白到需要找出答案的设计师,将成为在 “中国制造2025”新环境下取得成功的那一部分人。

10. 成为一个设计之国或者设计之都,中国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呢? B+SW可以为此做出怎么样的贡献呢?

我为支持深圳申请成为“设计之都”写过许多文章和报告,我很高兴可以告诉海外的同事我正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生活和工作。至于中国其他地区,我认为没有必要,上海和深圳已经足够,让我们把焦点放在教育上吧,所有层面的教育,并且把中国视为一个以设计为导向的国家,而不仅仅是几个城市。为现有和新兴的业务领域开发以DLPD为内容的MBA学位课程,提供激发学生逐步发展而不是重复复制的设计、建筑学和工程学学历教育,为年轻设计师和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奖学金或奖励,让他们可以去旅行,去看,去亲身体验设计在世界其他地方所带来的影响。旅行是年经人最重要的经历,如此小的成本投入,而观其投资回报,它将是中国政府为支持“中国制造2025”十大投资领域所能做的最佳投资。

roger b.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论文.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