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我被邀请来对‘灵感,经验,享受’做一个探讨演讲。

为此我想了好几种方法要来展现这些词之间的联系:有从建筑方面的,室内和工业设计的,城市规划的,商业的,和其它方面的。

但是经过分析,发现他们无法一起使用,其中有一个词不合适。因为:灵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灵感;经验―――我们每天都在积累。至于享受,好像不太应景。虽然每个人也都需要享受,但是它不能含盖由灵感+经验所带来的所有结果。如果我们把享受换成成功或是解决办法就可以完整地表达了。

比如,我们设计一个办公空间,追求的是经济和效率而不是享受。设计一个零售商店,我们期望的是兴旺的生意和能带给人们完整的购物环境,当然人们或多或少地也会感受到一定的享受,但这是副产品而不是主要目的。

既然我用了一些商业例子,那不妨用我自己的公司为例进一步说明一下。在我们公司,接到的所有项目不管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会以灵感和经验为工具。

我的公司模式很简单,我聘请了国内外的毕业生,教他们如何成为自信且有能力的设计师。拿到每个项目后,在分析完业主的设计指引后,我会让他们每个人想几个概念然后一起讨论哪些概念有深化的可能性。删选完后通过解决一条条严格的问题来深化概念,使那些挑中的概念慢慢变成完整的设计方案。

在我公司,设计师除了做设计之外还进行设计历史的研究,材料的研究,社会责任题材的研究,和其它任何可以增加他们基本知识的研究,这样他们就可以拓宽设计层面并使之多元化。

把中外设计毕业生结合起来的原因是他们各有所长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结合造就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但又注重中国本身的设计师,我把这种行为称为‘国际化中国’,就像‘现代中式’,它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运动。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想从我个人而言有必要用商业的能力来表达创意,这样就可以从大范围来改善设计的标准,还可以尤其提高设计师的地位。在中国设计师大都没有受到他们应有的尊重,正因为如此才要把国际毕业生带进中国。他们带来的有自信和做事喜欢问问题的方法。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中国人大都没有什么自信,而且在中国老板总是受尊敬的,不管他们是否值得尊敬。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中国,因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将会比较有效地融入中国的主导行业里。

这里我想提一下,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已经撤离中国搬到更低廉的国家,像越南和柬埔寨,在那里进行生产,就像中国以前那样。还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政府也说过在经济危机后从中国进口的东西将继续减少。所以中国需要具有国际制造业能力的设计师来确保在下一轮经济复苏之时中国有足够的生产力来创造财富。

我不是要把中国的设计师变成西方设计师,而是要让他们具备西方做事的态度和过程同时还保持着‘中国特色’。具有了这两部分那他们就可以成为真正的中国设计师了。

比如,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设计师,他们就一定要意识到并能够运用制造业的标准和安全性,一定要能够遵守所有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却控制着制造商的出口能力。

我们期望可以打造第一批中国设计之星。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像Phillipe Starkes,Ron Arads,Zaha Hadids等等这类的巨星,但是我的想法就应该由这些举着‘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旗帜的中国设计师来实现的。

这种模式已经在我的公司里实行了一年半了,中外团队成长得非常迅速,而且每个月我还在不断增加人数。我带的第一批中国设计师已经成为中层管理人员,第一批实习生也要么成为我公司的正式员工和我一起工作,要么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国家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可以和本国其他有经验的设计师相抗衡了。

我们公司的许多客户也开始明白好的设计是企业的有力工具,而不仅仅是服务行业,是不能被没有经验的建议所干涉的,而且这些客户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项目。他们还开始明白要使他们的企业具有竞争力就必须依赖有竞争力的设计,有竞争力的设计就需要‘灵感,经验,和解决方案’。

Roger B.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论文. Bookmark the permalink.